期盼 加強管理爭取更多社會支持
鄉(xiāng)村少年宮始于2011年。當年,中央文明辦、財政部、教育部啟動實施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項目,決定“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安排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24.5億元,支持各地依托鄉(xiāng)鎮(zhèn)中心學校建設8000所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
云南省文明辦、省財政廳、省教育廳以此為示范,每年采取財政配套的方式實施。全省394個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項目均嚴格按照有關要求建設,目前90%的建設項目已建成投入使用,還有10%由于地處邊遠山區(qū)、師資相對缺乏和通過政府采購的器材未到位等原因,正在抓緊籌備中,力爭在“十二五”期間,我省50%的鄉(xiāng)鎮(zhèn)都建有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
然而,僅有硬件設施遠遠不夠,怎樣讓少年宮健康運作,實現項目設計的初衷——“豐富農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才是關鍵。
據了解,鄉(xiāng)村少年宮的活動內容主要包括3類: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娛樂活動,以樂促智;開展力所能及的技能培訓活動,以技促能;開展內容鮮活的經典誦讀活動,以讀養(yǎng)德。由項目學校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分別開設各類技能培訓項目和興趣小組。
事實上,這些興趣類課程能否順利開展嚴重受制于項目學校以及當地的實際情況。省文明辦思想道德建設處相關工作人員坦承:“流于形式、師資嚴重缺位等問題,的確不同程度地存在。”
該工作人員認為,校長的教育理念及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少年宮作用的發(fā)揮,“觀念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還有學校等級評比、升學率等諸多因素制約著學校。”為此,省文明辦、省財政廳、省教育廳通過不定期召開工作推進會、組織業(yè)務培訓和現場參觀等形式,每年均要培訓項目學校的校長和負責人。
對于師資力量嚴重缺位這一說法,該工作人員表示,怒江、迪慶等偏遠地區(qū),雖然作為2011年的首批項目學校,但至今運轉仍困難重重,“沒有師資”成為一個重要因素。不僅偏遠山區(qū),鄉(xiāng)鎮(zhèn)一級學校缺乏音、體、美專課教師現象也較為普遍,“一師雙崗”甚至“多崗”的比例在項目學校中為80%以上。
目前,不少項目學校采取“教師+文化科技工作者+民間藝人+志愿者”四位一體的輔導員隊伍建設模式,以本校教師專兼職結合為主,校外民間藝人、志愿者為輔。
至于如何解決“酬勞”這一問題,省文明辦等3部門將進一步整合資源,擬采取政府投放、社會捐助、單位幫扶等多種形式,接受社會監(jiān)督。
此外,據該工作人員介紹,省文明辦、省財政廳、省教育廳已將鄉(xiāng)村少年宮項目的運作納入到學校的教育管理評估體系中,省級部門還建立了項目資金使用督查和績效獎勵制度,每年通過自查、督查和抽查,分“優(yōu)秀”、“良好”、“合格”3個等次對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進行考評。
記者 程玉琦 李沙青
照片由云南日報記者 余國鵬 程玉琦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