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出新生活 村民共享發(fā)展成果
去年村集體經(jīng)濟收入達14.3萬元,同比增加333%。村里成立了18支老年文藝隊,村民生活越來越好,有事大家?guī)停瑒磐惶幨梗l(fā)展的信心自然足。
夜幕降臨,山邑村的路燈漸次亮起,遠處傳來的歌聲劃過夜空。
“祖國你好、祖國你好,你的兒女都在為你祈禱,愿你家家快樂,人人幸福,甜蜜的好日子歡歡笑笑……”循著歌聲望去,在蓋打小組的一片空地上,20多位大媽正在路燈下跳廣場舞。
69歲的村民段繼菊站在隊伍的左邊,隨著節(jié)奏舞動著身體,跳得有模有樣。去年,她家的4畝多地流轉給了合作社,獲得了3000多元土地流轉金收入。最讓她開心的是,土地流轉后,自己終于可以閑下來在家享享清福。去年8月份,村小組成立了老年文藝隊,她毫不猶豫地加入了跳廣場舞的行列。如今,她白天帶孩子、排練舞蹈,晚上和鄰居一起跳舞,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我們有自己的文藝隊,有自己的表演服裝和音響設備,真是做夢也想不到,快70歲了還能過上跟城里人一樣的好日子,我要多活幾年呢。”段繼菊開心地說。
以前,村民們白天下地干活,累了一天,晚上就守著看電視。現(xiàn)在不同了,土地流轉后,村民手里有了錢,還有了更多時間。2014年8月以來,山邑村的15個村民小組成立了18支老年文藝隊,每天晚上,各小組的村民們聚在一起跳廣場舞,非常熱鬧。
為更好地服務群眾,山邑村通過混合入股、資產(chǎn)出租等多種方式,積極發(fā)展壯大集體經(jīng)濟。以“股份合作經(jīng)濟”的形式入股康匯食品公司,利用項目資金修建20座烤爐房出租給種煙大戶,再加上流轉土地的收益11萬元,山邑村去年集體經(jīng)濟收入達14.3萬元,同比增加333%。
“投入4.8萬元修建了堆果至河頭磨房1.6公里的硬化道路;投入2.4萬元購置黨員活動室設備;拿出1.3萬元補助婦女節(jié)、兒童節(jié)、教師節(jié)活動;撥給村老年協(xié)會4000元搞文藝活動……”提起集體經(jīng)濟壯大后村黨總支所做的事情,楊紹武如數(shù)家珍。
“這幾年,村里的道路一條比一條寬敞,一條比一條順溜,小橋流水、滿塘荷色。生活越來越好,大家的心就越來越齊,發(fā)展的信心自然足。”說起山邑村的變化,從鄉(xiāng)鎮(zhèn)退休回家的老干部沈自成說。
變化的不僅僅是村容村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山邑村也開花結果。在黨員干部的帶動下,山邑村遇到大事小情全體村民都積極參與,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很多發(fā)展難題迎刃而解。“楊從兆捐款1000元,楊新華捐款1000元,楊奇茂捐款1000元……”張為美給記者展示了一份捐款名單。她介紹說,為了建設村里的老年文化活動室,孔水自然村的100多戶群眾自發(fā)捐款2.4萬元。
“山邑模式”的成功,吸引了貴州省及鄰近州市前來參觀學習。李艷介紹,姚關鎮(zhèn)正在大烏邑、雷打樹等村因地制宜地推廣“山邑模式”。施甸縣按照“走百村、理思路、作承諾、促發(fā)展”的方式,推廣“山邑模式”。保山市下發(fā)通知,在全市大力推廣“山邑模式”,全面推進強基惠農(nóng)“股份合作經(jīng)濟”。(記者 賈云巍 朱金磊)(記者 朱金磊 通訊員 郭金燦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