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改進作風的成效落到基層,讓群眾受益
楚雄市委組織部黨員干部為紫溪彝村“親戚”家送上喬遷新居的祝福。通訊員 張源 攝
剛剛過去的馬年春節(jié),很多楚雄人過得很清爽,各種煩瑣的“禮儀”取消了,不必要的活動停止了,節(jié)儉文明過節(jié)新風重新回到了干部群眾間。黨風政風的好轉影響著民風社風,楚雄彝族自治州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更多地回應群眾關切,維護群眾利益,解決實際問題,把改進作風的成效真正落實到基層,讓群眾受益。
存在問題 一個一個排查
直擊思想不夠解放、精神不夠振奮、作風不夠過硬、環(huán)境不夠優(yōu)化“四道關卡”,著力祛除“軟骨病、特權病、冷漠病、庸懶病、浮躁病、梗阻病、蠻橫病、享樂病”八種頑癥,成為楚雄彝族自治州教育實踐活動的一大亮點。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啟動以來,楚雄州委對全州的教育實踐活動進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動員全體黨員干部參與,學習更深一層,以楊善洲、高德榮以及本州涌現(xiàn)出來的李開斌、李炳祥等先進典型為生動教材,學習推廣孟連經(jīng)驗、插甸經(jīng)驗和綏江經(jīng)驗,認真組織開展“堅持群眾路線、維護群眾利益、提高群眾工作水平”的專題調研,通過開展作風建設專項調研,采取召開座談會、個別訪談、發(fā)放調查問卷、網(wǎng)絡調查等方式,廣泛聽取普通干部群眾、服務對象、黨外人士、“兩代表一委員”、離退休老同志的意見建議,堅持邊學邊查邊改,共征求到“四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和意見、建議1893條,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4個方面歸納出28種問題。
楚雄州委明確指出,必須深刻認識思想觀念上的差距是楚雄州與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最關鍵的差距,深刻認識影響發(fā)展的最大障礙是思想觀念的障礙、最大的束縛是思想觀念上的束縛。
楚雄州委不護短、不遮掩,把問題聚焦到根源。“不負責、不盡責、不擔當?shù)?lsquo;三不’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的‘四風’問題病根難除,拈輕怕重、推諉扯皮,投機取巧、耍雕蟲小技,做假樣子、擺花架子,看似很忙、實則什么也沒干成,甚至與民爭利,吃拿卡要,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違法違紀。”
州委明確提出,要通過這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決突破制約全州全面深化改革的四道關卡,啃下思想解放不足、市場化不足、利益固化、支撐發(fā)展條件不足、體制機制保障不足、進取精神不足6個方面的“硬骨頭”。祛除不負責、不盡責、不擔當?shù)?ldquo;三不”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