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獨克宗古城火災現(xiàn)場的報道開展自救
新華社記者 吉哲鵬 攝
排查隱患
秩序井然
古城降雪
昨日香格里拉縣城的降雪,讓人更加牽掛獨克宗古城“1·11”火災中失去家園的父老鄉(xiāng)親、兄弟姐妹們的生活:他們住在哪里?穿得是否暖和?一日三餐能否得到保障?帶著這些疑問,記者來到各個安置點了解情況。
我們住在賓館里
“喂,我家可以到你們安置點住嗎?”
“沒問題!你只要到古城口的臨時指揮部登記,核實完你的身份后就可以了。”
記者剛走進樂華商務(wù)大酒店,就聽見安置點負責人陳曦正在通電話。他介紹:“這個安置點昨天有48人,今天有3人因家里有事回家了,估計今晚還有受災群眾來入住。”
這個臨時安置點的4名工作人員姓名和電話都張貼在酒店大堂。醫(yī)生牛金秀說:“在這個安置點的受災群眾,只要生病了,撥打我的手機,我就會立馬去幫他們診治。”民警楊劍云插話道:“我就是這個臨時安置點的‘110’,只要他們有什么需要,我就會快速出現(xiàn)在他們居住的房間。”
火災發(fā)生后,迪慶藏族自治州各級黨政部門就通過投親靠友安置和集中安置等多種渠道安置受災群眾。香格里拉縣民政局局長吳學光說:“因為香格里拉縣城海拔高,冬天異常寒冷。為確保受災群眾不受凍,只要他們需要安置,我們都會安排他們住賓館。”
云之南商務(wù)酒店共安置受災群眾160人,有8名工作人員。負責人劉建珍說:“這些受災群眾來自四面八方,大多在古城開商鋪,他們的財產(chǎn)被燒毀后,心情不好,除我們幫他們疏導外,政府還派干部來開導他們。”據(jù)了解,為了穩(wěn)定受災群眾的情緒,香格里拉縣246名科級以上干部都調(diào)配到各個安置點,采用“一對一”方式做受災群眾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