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獨龍江畔的一抹“熒光綠” 用最樸素的堅守 詮釋“無聲的守護”
近日,貢山縣獨龍江鄉(xiāng)發(fā)生自然災害,縣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獨龍江中隊第一時間投身搶險救災工作,全力開展群眾疏散、保障道路暢通、物資搬運等工作,用行動筑牢守護群眾的安全防線。
5月30日深夜,連日降雨天氣導致江水異常上漲,獨龍江中隊的民輔警們捕捉到危險信號后,第一時間將險情上報至獨龍江鄉(xiāng)黨委政府。隨后,迅速啟動隱患點排查、拉警戒線等各項應急措施。當晚,獨龍江中隊四名隊員徹夜輪流值守,他們打著手電,在暴雨和夜色中反復巡查,與附近群眾一起,筑起了一道臨時的“人防”警戒線。
5月31日凌晨7點,巡查民警發(fā)現(xiàn)中隊大樓地基和走廊開裂,并有碎石掉落。隨后,隊里拉響警報,立即下達疏散命令,群眾撤離,車輛轉移,一切都在與時間賽跑。上午8點左右,房屋開始傾斜,在最后的撤離時刻,民警們只能匆忙帶走手電筒、雨衣等應急物品。9點05分,房屋被大水沖塌。
“災害發(fā)生以后,我們中隊在鄉(xiāng)黨委政府和上級公安機關的領導下,迅速開展群眾疏散工作,積極投身于隱患排查、救援保通工作,確保救援車輛能夠順利通行,并幫助群眾、學校和醫(yī)院運送物資。”獨龍江中隊黃燊一說到。
在獨龍江道路上,一抹抹“熒光綠”成為最令人心安的坐標。從災后第一天起,中隊的隊員們就堅守關鍵路口,奮力指揮著交通,全力保障救援車輛、物資運輸車來往暢通無阻。
中隊民輔警們工作時的從容,是刻入骨子里的“肌肉記憶”。憑借日常應急演練經(jīng)驗,在災害來臨時化作了最本能的反應和最有效的行動。這份“記憶”,讓他們在洪水與垮塌的威脅前,依然能精準地疏導交通,確保救援力量源源不斷地涌入災區(qū)。
獨龍江畔的這抹“熒光綠”,在災害發(fā)生時,用最樸素的堅守,詮釋了何為“無聲的守護”。
來源:貢山發(fā)布(馬雙寶 和林偉 和慶強 黃程皓)
云南日報-云新聞編輯:鄭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