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際博物館日丨云南這些博物館 不容錯過
云南,作為中國西南邊疆的多元文化交匯地,憑借獨特的區(qū)位優(yōu)勢、豐富的資源稟賦和多彩的民族文化,孕育了眾多小而精、專而深的特色博物館。
在云南民族博物館感受多元云南民族文化。云南日報-云新聞記者胡妤雅 攝
這些博物館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民族智慧與自然奧秘的活態(tài)載體。它們如同散落的紅土高原的文化明珠,或隱于古城深巷,或藏于邊境村落,以小而美的姿態(tài)講述著云南的多元與包容。
在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讓我們一同走進這些博物館,感受云南文化的深邃與魅力。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博物館:解碼地球與生命的密碼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博物館。云南日報-云新聞記者陳飛 攝
亮點:以5.18億年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fā)為核心,通過巨幅化石墻、全息投影和互動裝置,重現(xiàn)地球生命演化的壯麗史詩。鎮(zhèn)館之寶“奇蝦”標本揭示了生物多樣性的起源。
地址: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市右所鎮(zhèn)環(huán)湖北路寒武紀大道14號 。
云南民族博物館:多元共生的文化圖譜
云南民族博物館舉辦“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云南日報-云新聞記者胡妤雅 攝
亮點:東南亞最大的民族文化博物館,館藏文物涵蓋云南26個民族,是云南26個民族的“文化基因庫”。館內服飾藝術廳展出彝族虎圖騰刺繡、傣族織錦等精品,堪稱“穿在身上的民族史詩”。此外,博物館還設有非遺體驗區(qū),游客可親手制作白族甲馬紙、演奏彝族三弦琴,深度體驗云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地址:昆明市西山區(qū)滇池路1503號。
西南聯(lián)大博物館:烽火中的“學術燈塔”
游客在云南師范大學一二一校區(qū)追尋紅色印記、傳承紅色基因。云南日報-云新聞記者陳飛 攝
亮點:為紀念抗戰(zhàn)時期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合組的“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而建。博物館通過豐富的歷史文物、照片和多媒體展示,再現(xiàn)了聯(lián)大師生在艱苦條件下堅持學術救國的光輝歷程。博物館還復原了聯(lián)大的教室和圖書館場景,讓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那段“剛毅堅卓”的歲月,是傳承聯(lián)大精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
地址:昆明市五華區(qū)一二一大街298號(云南師范大學校內)。
云南鐵路博物館:穿越百年的“鋼鐵史詩”
云南鐵路博物館。來源:中國鐵路微信公眾號
云南鐵路博物館是國內三大鐵路博物館之一,由南館和北館組成。南館以滇越鐵路“云南府站”法式古典建筑為原型,北館則采用現(xiàn)代高鐵車站風格,兩館通過鋼架橋梁連接,形成“車站上的博物館”的獨特景觀。云南鐵路博物館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是了解云南鐵路文化的重要窗口。
地址:昆明市盤龍區(qū)北京路913號(昆明火車北站)。
大理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館:非遺的沉浸式對話
游客在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館體驗制作扎染手工衍生品。云南日報-云新聞記者高吳雙 攝
亮點:中國首個白族扎染主題館,完整呈現(xiàn)千年扎染技藝。游客可跟隨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親手制作藍白相間的扎染作品,感受“指尖上的非遺”。館內陳列從西漢至今的扎染文物,并以動態(tài)展演還原“祭天”“祭風”等傳統(tǒng)儀式。
地址:大理市喜洲鎮(zhèn)周城村滇藏公路61號。
云南的這些博物館,是邊疆文明的“顯微鏡”,也是多元文化的“萬花筒”。在這里,每一塊化石、每一枚徽章、每一張信箋,都在訴說著云南與世界對話的故事。國際博物館日,讓我們走進這些博物館,聆聽云南的“多元之聲”。
云南日報-云新聞綜合
編輯:竇崇尹
審核:蔡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