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biāo)題:米軌線路上的“百事通”
從開遠(yuǎn)南高鐵站下車,沿站旁小路向南走個10多分鐘,水泥路逐漸變成崎嶇的土路,再變成蜿蜒向上的米軌鐵路。
冬日的玉林山寒風(fēng)凜冽、葉枯草黃,老馬埋著頭吭哧吭哧向前走,轉(zhuǎn)過幾個連續(xù)大彎,繞過米軌和高鐵交匯的弓型山脊,密林深處的小站漸漸清晰起來,老馬笑說,這里就是被稱為“蛇形鐵路,船型車廂”的玉林山站。
近日,記者跟隨54歲的老馬步行來到玉林山站。老馬叫馬玉學(xué),是米軌昆河線玉林山站的站長。玉林山站離城10余公里,汽車卻無法直達(dá),職工們每次上下班都得沿山路步行40分鐘才能到達(dá),這條路,老馬也走了5年。
一山之隔,兩個天地。山下有高樓、有柏油馬路,有旖旎的鳳凰山水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山上有一棟黃色二層小樓,有廚房、有浴室和幾株綠植,還有延伸南北的兩條鋼軌,幽靜的玉林山,與城市的熱鬧喧囂形成鮮明的反差。
當(dāng)天11時20分,返程的米軌小客車,緩慢停靠在玉林山站2道上,乘務(wù)員與車站值班員熟悉地打著招呼。為了列車會讓安全,停車時,客車車廂門是不能打開的,一位省外乘客拿出相機(jī),記錄下這個默默無聞的山間小站。
玉林山站坡道為25‰,是米軌鐵路上最陡的車站,也是現(xiàn)存仍在使用的,唯一具有避難線的車站。上行列車(昆明方向為上行)必須在車站停車完成冷閘后,才能返回開遠(yuǎn)市區(qū)。
2018年,以旅游觀光、城市通勤為主要用途的開遠(yuǎn)南北軌道交通公交列車正式開行,關(guān)站已久的玉林山站也重新投入使用,主要作用就是為了解決列車會讓和上行列車的停車?yán)溟l后的通過確認(rèn)。
5分鐘后,完成冷閘的米軌小客車重新啟動,向著山下的城市駛?cè)ィ熊嚌u遠(yuǎn)的鳴笛聲。“看到前面鐵路的分岔了嗎?那里往上就是避難線,上行列車必須走2道,就是為了聯(lián)通這條線路,百分百確保行車安全……”
自1993年參加工作以來,老馬從事過很多工種,從扳道員、連結(jié)員,到調(diào)車長、調(diào)車指導(dǎo),再到車站值班員,最后成為站長,1971年出生的他,在米軌鐵路線上的多個站、多個崗位輾轉(zhuǎn),一路走來,如同米軌線路上的道砟,崎嶇卻更堅實有力。也讓他成為了這條線路上的“百事通”。
“別看我們車站不起眼,可還承擔(dān)著國際跨境物資的運(yùn)輸呢,那可是運(yùn)到國外的貨!”老馬爽朗地笑著,滿含職業(yè)自豪感。山里天黑的早,走出玉林山時,城市的方向早已是星星點點萬家燈火,而山間的車站已幾不可見。大山深處,老馬和同事們線路的安全暢通。
云南日報-云新聞記者:胡曉蓉 通訊員:劉昊亮
責(zé)編:謝祥睿
審核:張耀龍(胡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