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鄉(xiāng)村“智”慧路云南行丨當世界遺產裝上“智慧大腦”,會發(fā)生什么?
現在的麗江古城,越來越“聰明”了。走進麗江古城歷史文化展示館,可以看到在霧幕投影、360度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的加持下,游客坐在餐桌上,一道道納西八大碗便接連被“端”上,并附帶菜品介紹,還有些游客可以直接體驗AI換裝納西服飾、猜東巴字趣味游戲,為旅途增添了不少別樣樂趣。
講解員向游客介紹,基于AR特效、數字影像等專業(yè)技術,麗江古城公共區(qū)域、部門文化院落等地已實現VR線上游覽、在線語音講解,希望用這種全新的方式,讓大家沉浸式體驗古城歷史文化、民風民俗,更好地感受麗江的歷史文化魅力。
“借助數字技術東巴文化‘活’了起來,為我的講解增添了更多趣味,它值得被全世界認識!”麗江東巴文化傳承人和閏元激動地說。對于這一點,麗江市東巴文化研究院院長和潔蕾也深有感觸,東巴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著的象形文字,被譽為文字的“活化石”,依托語言文字基礎理論與多種AI技術,研發(fā)出的東巴古籍智能翻譯系統(tǒng)將有利于推動東巴古籍文獻的深度保護、研究和利用。
作為中國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之一,麗江古城民居的美值得細細品味。順坡就勢、隨水布局,依山傍水、錯落有致;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進兩院等格局設計,有開有合,盡顯自然之美感……但建筑多采用木質結構、間距過小、街(巷)消防通道窄等實際問題,對消防、建筑保護等情況造成不小挑戰(zhàn)。
該怎么做?麗江古城做出了示范——全面推進數字化創(chuàng)新水平,將科技與遺產保護、展示文化、智慧管理等相融合,建設“智慧古城”。
在古城內安裝智慧消防系統(tǒng),建設溫感、煙感、用電監(jiān)測、消防栓壓力監(jiān)測、視頻監(jiān)控、紅外線熱成像等3萬多個前端感知單元,使古城形成一個立體化全域感知防控體系,做到隱患排查準確有效、火情控制實時精確、設施管理精細完備。同時,建立遺產本體安全系統(tǒng),通過采集古建筑院落信息,實現建筑物三維、二維信息集成,實時對瓦屋面、墻體等進行監(jiān)測預警,為遺產保護、監(jiān)測和維修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撐。
“遺產本體安全系統(tǒng)的建立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古建筑的原真性,如遇不可抗力因素導致建筑受損,可按建筑原建筑本貌進行修復。”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綜合指揮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指揮中心像一個“智慧大腦”,通過遍布整個古城的各類保障設施,對空氣質量、水質、噪聲、人流量等進行實時監(jiān)測,及時發(fā)現并解決問題。
另外,麗江古城智慧旅游的亮點還在于智慧服務的全面覆蓋與深度融合。作為麗江古城核心區(qū)的新義社區(qū),轄區(qū)內既有古城內原住居民,也有客棧、餐飲、商鋪等大量新麗江人不斷涌入。“在景區(qū)、社區(qū)、遺產地為一體的多元區(qū)域,商業(yè)活動會給居民生活產生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就如酒吧噪音會擾亂周邊客棧或居民的正常休息。‘智慧古城’的酒吧噪音監(jiān)控系統(tǒng),對超過規(guī)定分貝數的酒吧進行預警,同時通知提醒酒吧經營者和執(zhí)法人員,很大程度上將糾紛化解在源頭。”該社區(qū)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婦聯(lián)主席李耀玔說。
在古城的大街小巷、河道水系、保護院落、餐飲廚房等各個角落,“智慧大腦”實時在線,成為居民和游客人身安全、“舌尖上的安全”、傳統(tǒng)民居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守護者”。
云南日報-云新聞記者:李興文 鄭海燕 萬旭/文
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 楊崢/圖
編輯:普婭鑫
審核:陸橙(李興文 鄭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