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云跡青年丨岳愷蓮:在“家鄉(xiāng)”昆明找尋向往的生活
頭上戴著姜黃色的針織帽,咖色的裙子上繡著精美的刺繡,手上古色古香的刺繡戒指十分搶眼,再背著一個扎染風格的帆布包……一個外國人卻活脫脫的一名中國人打扮。
來自美國的岳愷蓮(Carolyn Ann Johnson)在云南生活已經(jīng)近20年,作為一位大學英語老師,她從語言交融,到學習針織進行文化交融……她的故事逐漸成為眾多生活在云南的外國人共同的故事,他們在此安居,他們以此為家。
01
在中國她實現(xiàn)了兒時的夢想
初見岳愷蓮,她圓圓的臉龐泛著健康的紅色,一身中國風的打扮讓人感到格外親切。
岳愷蓮
每逢認識新朋友時,岳愷蓮總會驕傲地向他們展示自己身上的手工飾物和隨身攜帶的毛線織物。“我們平常很忙,因為除了上課,我和丈夫還喜歡到處去探索各種有意思的東西,這些特色飾品有的是和丈夫岳道明在云南旅行時買的,有的是自己學著,一針一線地做的。”聊到手工藝品,自小就學習縫紉、刺繡的岳愷蓮總是滔滔不絕,時而還會熟練地織上幾針,向大家展示她的技術(shù)。
六歲的時候,岳愷蓮的祖母就開始教她一些縫紉技巧,其中就包括鉤針編織、十字繡和刺繡。那時,她喜歡坐在祖母身邊,看著五顏六色的毛線在織針的挑動下,上下翻飛,再變成一個個精致的織品。
1978年,岳愷蓮出生在一個教師家庭,她的祖母、父親、母親都是老師,兒時她的夢想是成為護士、作家或者老師,還想在外國工作和生活。從小到大,岳愷蓮一直很喜歡接觸新事物,對外國文化特別感興趣,她經(jīng)常會搜羅一些關(guān)于世界各國文化的書籍,了解了很多國外的故事。但因為那時候的網(wǎng)絡(luò)不似如今發(fā)達,再加上中國與美國的文化生活本身就存在較大差異,對岳愷蓮和大部分美國人來說,中國自然成為了“神秘”的代名詞。
高中時期,獨立勇敢的岳愷蓮明確了自己的就業(yè)方向,成為一名教師。大學里,她學習了教育教學的專業(yè)知識,并取得了相關(guān)的等級證書,朝自己的目標邁出了一大步。2000年5月,大學畢業(yè)后,岳愷蓮的父親碰巧有一位朋友在中國做生意,他知道哈爾濱有所學校正在招聘英文老師。于是,在朋友的引薦,父親的支持下,岳愷蓮順利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實現(xiàn)了兒時的夢想。2000年8月,吹著熾熱的夏風,興致勃勃的岳愷蓮第一次來到中國,開啟了自己的異國之旅。
故事的開端似乎并不像想象中的順利。第一站的哈爾濱是一個很有魅力的城市,這里的人民熱情開放,岳愷蓮一下飛機就愛上了這里。可是,因為處于中國的最北邊,每逢冬天,哈爾濱的氣候總是非常寒冷,出門時睫毛都會結(jié)上一層薄薄的冰。更重要的是,岳愷蓮患有哮喘,在較冷的環(huán)境下,她的身體健康無法得到保障。
幾年后,岳愷蓮就在朋友的建議下,來到了溫暖如春的云南昆明,2006年正式開始在云南師范大學任教。“其實,去云南之前,我根本不知道云南這個位于中國西南邊陲的地方,更別說昆明了。那時候覺得自己也不會在這里長住,因為我還是希望多去別的地方看看。”岳愷蓮帶著點玩笑般的語氣說。但漸漸地,她愛上了這個鳥語花香的城市,找到了很多留下來的理由。
02
彩云之南讓你不舍得離開
岳愷蓮體驗手工藝品制作
云南,簡稱“滇”,古人曾用“彩云南現(xiàn)”來形容這片美麗富饒、神奇多彩的土地,故也稱“彩云之南”。就是這片紅土地,她擁有四季不敗的鮮花,坐享四季如春的氣候,無論是極致的自然風光,還是多彩的民族文化,抑或是浪漫自由、真實淳樸的生活方式,經(jīng)歷過年歲的日起日落、月落月升,云南總有一種方式將你留下。
初次踏上這個不曾聽過的城市時,岳愷蓮有些忐忑但又十分期待,這對她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開始。面試時,云南師范大學的老師給了她很多信心,老師們對岳愷蓮的初次印象很不錯,“老師們都認為我會成為一位親和、真誠的好老師”。
不久后,岳愷蓮就入職了這所歷史悠久,前身是西南聯(lián)大的學校,主要是教學英語口語和寫作。也是在這里,岳愷蓮認識了很多來自云南的朋友,男女老少都有,遠親不如近鄰,有的時候她會覺得自己的中國朋友比美國朋友還要多。
和之前生活在哈爾濱不同,云南本就是個多民族的地方,這里是一個少數(shù)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地方,這讓岳愷蓮看見了、認識了很多前所未聞的文化。之前岳愷蓮對刺繡的了解僅停留在中國的四大名繡(湖南省的“湘繡”,四川省的“蜀繡”,廣東省的“粵繡”和江蘇省的“蘇繡”的合稱),如今,她卻在這個城市遇見了別樣的驚喜——各式各樣的民族繡品,這讓本就喜歡手工品的她愛不釋手。
岳愷蓮喜歡的手工藝品
在岳愷蓮眼里,云南的少數(shù)民族群體十分神秘,他們來自大山,卻有著無窮的智慧,把大自然的資源轉(zhuǎn)換成手中的針線活計,織成顏色各異的生活用品,就像她現(xiàn)在很喜歡背著的白族扎染和刺繡結(jié)合的小包,還有被稱為“撒尼”的彝族刺繡飾品。
但實際上,云南少數(shù)民族刺繡并不僅僅是彝族和白族,只是這兩種更常見。隨著岳愷蓮對云南的了解越來越多,她發(fā)現(xiàn)在群山連綿的云南,很多民族都有極具特色的刺繡,比如納西族、壯族、回族等。在少數(shù)民族30多種針法上,有很多獨屬云南特有。這些少數(shù)民族總是會帶著樸實的笑容傳承著這些極具文化底蘊的事物,似乎總有辦法讓刺繡花樣百出。
“但可惜的是,明明這里有這樣多厲害的云南人,有這么多有趣的東西,但卻沒有一樣能夠真正走出去,我覺得很可惜”,岳愷蓮輕輕嘆了口氣,然后瞥了眼深表贊同的丈夫,“不過很有意思的是,我的少數(shù)民族朋友很喜歡帶我們?nèi)ヒ恍┯忻褡逄厣蛷d,讓我們在裝潢漂亮的房間里品嘗各樣民族美食。”
中國人總是民以食為天,在一道又一道菜品的制作與品嘗中可以體悟中華文化的底蘊。扶霞·鄧洛普的《魚翅與花椒》里,曾講述了一個外國人養(yǎng)成“中國胃”的故事,但這個過程似乎并未出現(xiàn)在岳愷蓮身上。她總是喜歡和一群云南的朋友去探索最為奇特的美食,總是樂在其中。她最喜歡的就是以酸辣出名的傣族菜,尤其是鬼雞,“其實那個對我來說很辣,每次我都會辣到流眼淚,但還是會吃完”,岳愷蓮說。
此后,岳愷蓮甚至品嘗過油炸蟲子,并因其類似培根的口感而覺得非常美味。一個老外坐在竹編的桌椅前,對這種不少本地人都不敢吃的東西格外鐘愛,讓岳愷蓮的云南朋友覺得格外驚奇。他們總是睜大眼睛看著岳愷蓮,詢問是否覺得這些食物奇怪,但岳愷蓮只是看著他們,然后發(fā)出善意的大笑。
“在云南這個地方,有什么都不奇怪,這里的人總會將大自然的一切創(chuàng)造出新的東西。”
03
總有人喜歡你的奇奇怪怪
岳愷蓮和丈夫岳道明一同參加活動
和岳愷蓮一樣,丈夫岳道明也非常喜歡中國美食,喜歡喝粥吃餃子,喜歡研究工夫茶……相似的成長經(jīng)歷,相似的興趣愛好,讓他們即使結(jié)婚已有13年,仍然擁有幸福甜蜜的日常生活。
2009年,岳愷蓮在父親的介紹下,認識了丈夫岳道明。丈夫是父親的一位學生,自小在歐洲長大,和岳愷蓮一樣,他對外國的文化充滿好奇和學習的欲望,喜歡去不同的地方探索新鮮的事物。剛認識岳愷蓮當年,岳道明便跟隨她來到昆明。當岳道明同樣在云南師范大學找到英語教師的工作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來昆明發(fā)展,因為他對云南有一種格外熟悉的感覺,因為這里有他深愛的人。
父親非常了解岳道明的品性,家里人也一直看好兩人的關(guān)系。2011年7月,岳愷蓮和丈夫在美國結(jié)婚,辦理好相關(guān)手續(xù)后,2012年2月,他們立即回到了云南,回到了這個他們心心念念的城市。
“2012年是龍年,今年2024年也是龍年,龍年對我們是特別有意義的一年。”在和中國朋友的相處中,岳愷蓮漸漸了解了中國十二生肖的來歷和象征意義,知道自己雖然是1978年(馬年)出生的,但因為生日在2月,當年農(nóng)歷春節(jié)還未到來,不應(yīng)該屬“馬”,應(yīng)當屬“蛇”,也知道丈夫?qū)佟柏i”。“我們的中國好朋友曾說,在傳統(tǒng)的生肖文化中,會有‘蛇’和‘豬’兩個屬相不適宜結(jié)婚的說法,但我覺得我們很適合。
岳愷蓮和丈夫岳道明體驗中國功夫茶
外國朋友們認為我是一個奇怪的人,竟然喜歡吃中國的螺螄粉、臭豆腐這些古怪的食物,竟然認為在中國公共浴室內(nèi)洗澡很舒服。認為岳道明很喜歡中國,喜歡這個‘神秘’的國家,也很奇怪……”岳愷蓮興奮地講述著,時不時與身旁的丈夫相視一笑,一句堅定的“我們很適合”足以讓他們克服萬難,攜手一生。
如今,46歲的岳愷蓮已經(jīng)在中國生活了24年,丈夫也已在云南生活了10余年,因為岳愷蓮很喜歡蓮花,丈夫很喜歡太極拳,中國朋友根據(jù)兩人的性格特點,給他們起了中文名字——“愷蓮”和“道明”。在日常的生活中,岳愷蓮經(jīng)常會在網(wǎng)上“淘”一些漂亮的漢服、中國風的生活用品,并將淘寶鏈接分享給中國的好朋友,還會給云南的朋友做向?qū)В退麄兎窒碓颇系暮贸院猛嬷亍?/p>
在云南生活的這些年,她和丈夫一起去過風花雪月的大理、風物迷人的普洱、古韻悠長的紅河建水……在他們的中國朋友看來,他們比土生土長的云南人更像名副其實的云南人。他們也經(jīng)常會和美國的親友分享在中國生活的故事,分享云南特別的美食——油炸蟲子等等,在美國朋友看來,他們已經(jīng)將云南當成了他們最愛的地方,昆明才是他們的“家鄉(xiāng)”。
03
和本人一樣火熱的課堂
岳愷蓮和同事一同參觀云南師范大學校史博物館
從2009年開始,岳愷蓮就來到云南師范大學呈貢校區(qū)授課,作為第一批來新校區(qū)教書的老師之一,她親眼見證了校園從荒無人煙的偏僻之地變成如今春有百花盛開,夏是燦爛熱烈,秋是金黃樂園,冬是溫暖靈動的書香之地。地鐵開通了,學校周圍的商場熱鬧起來了,搬進了學校分配的新宿舍后,每天她都可以與丈夫在校園內(nèi)散步,這里的一草一木令他們心生向往。
從擔任英語外教老師開始,岳愷蓮一直堅持學習中文,交談中,她已經(jīng)可以用流利的中文和大家分享她的生活,甚至還能聽懂昆明本地方言,偶爾也能說一句“木得事”。在岳愷蓮看來,學習中文能讓她與學生感同身受,明白學生在學習一門新語言時的難點,也能夠和學生一起溝通分享學習外語的方法技巧,有時也方便和同學們解釋難懂的語法和詞匯。當大一新生第一次接觸口語課時,難免會出現(xiàn)不適應(yīng)、聽不懂、不理解的情況,這時愷蓮老師會特意放慢語速,夾著中文去解釋那些蹩腳的詞匯。
在授課過程中,學生經(jīng)常認為自己的英語不夠好,不能大膽地寫或說,因此,岳愷蓮總是用自己學中文的故事來鼓勵他們。岳愷蓮還不怕在學生面前犯錯誤,甚至會和學生分享一些學習時的窘態(tài),讓他們在用英語表達時感到更放松。“我經(jīng)常會把‘只’‘條’‘個’這些詞語用錯,我會把‘一條狗’誤說成‘一個狗’,就和我的學生們一樣,他們會把‘the’‘a(chǎn)’‘a(chǎn)n’混淆,但這并不影響我們的交流。”岳愷蓮說,口語沒有固定的表達,而是一種包容的表達方式,哪怕發(fā)音不標準,語法有不正確的地方也應(yīng)該勇敢地去說。在批改同學們的課后作業(yè)時,只要認真完成了,她都是以滿分的分數(shù)鼓勵大家繼續(xù)努力。
岳愷蓮進行演講授課
和她本人一樣,愷蓮老師的課堂十分火熱。在課堂上,她不僅教同學們扎實的語法知識、給同學們擴展詞匯,還會與大家分享自己的興趣愛好、新奇的外國生活,共同討論喜歡的歌手……與同學們有許多共鳴的話題。在口語課堂,岳愷蓮常會用大部分的時間讓學生們進行一對一交流,在學生們眼中,這樣的課堂活躍、自由,能夠?qū)W到的語法、單詞用在實際交流過程中,真正做到張口說話,還鍛煉自己與人交流的能力,她的學生常說:“自己本來就是師范專業(yè)的學生,只有這樣多說多交流,當自己真正走上講臺的時候,才不會怯場,才能把學到的知識傳授給別人。”
在和學生相處的過程中,學生也和她提出了學習的方法,一邊聽,一邊跟讀,通過重復練習的方式,加深自己對每個字詞的印象。在課堂上,她及時采取學生的建議,開始采用她示范,學生跟讀的方式來授課。就是這樣一個和藹可親、幽默熱情的外教老師,用真誠熱情和時不時地小“驚喜”打動了學生們,學生們喜歡她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每逢“搶課”時,她的課總是快速被搶光。
課堂上同學們與她積極互動,課下仍然愿意與她交流學習和生活,同學們總是到辦公室找她,“CJ,I have a question.”無論什么時候,她總是笑瞇瞇地回答同學們的各種疑惑。她還在辦公室還放置了很多外文名著和雜志,歡迎同學們?nèi)ソ栝啠ズ退毩暱谡Z。和很多同學一樣,岳愷蓮同樣是養(yǎng)貓達人、吃貨,課后和同學們聊天時,她會毫不吝嗇地將自己的養(yǎng)貓經(jīng)驗和吃到的好吃的和同學們一起分享,學校門口的餃子館曾經(jīng)是愷蓮老師常去的地方,現(xiàn)在成為了她和同學們都愛去的地方。
04
讓神秘的中國不再神秘
岳愷蓮學習書法文化
翻看岳愷蓮的朋友圈,幾乎每天她和丈夫都在學習書法寫作。從握筆、基礎(chǔ)筆畫訓練開始,在一筆一畫地書寫過程中,岳愷蓮和丈夫放慢速度、沉下心來,開始欣賞漢字不同的字形和一撇一捺的筆觸之美,也提高自己識字的速度。“對我而言,會說很容易,但能夠識漢字、寫漢字確實是一項挑戰(zhàn),但漢字本身是很有意義的,而且學得越多越容易,我一直在堅持學習。”岳愷蓮說。
“我們很喜歡去參觀博物館,但在中國的一些博物館里,沒有英文的介紹,我只能欣賞館藏的外表之美,不能了解它的內(nèi)涵之美。因而,我想要學習好中文,想熟練閱讀中文文章,更想幫助博物館做好翻譯工作,讓更多像我一樣喜愛中國文化的外國友人,能夠更便捷、更全面地了解中國文化,讓神秘的中國不再神秘。”
今年,岳愷蓮也參加了漢語水平三級考試,因為熱愛,她一直默默前行,在不遠的將來,岳愷蓮希望能夠通過漢語水平六級考試,并將云南的刺繡、茶葉、瓦貓、美食等特色文化寫成書籍、翻譯成冊,展現(xiàn)給全世界。
“退休后,我和丈夫回到家鄉(xiāng),可能會繼續(xù)當老師,教小朋友學習漢語,也許會開一個茶館,將云南的普洱茶介紹給更多的朋友,但我們更希望能在昆明待很久很久。”清風拂面、暖陽當頭,多元的民族文化、數(shù)不清的美味佳肴、五彩繽紛的花花世界,這就是岳愷蓮和丈夫岳道明向往的生活。
云跡青年融媒工作室 出品
作者:代嬌陽 云南師范大學 許可欣
校對:云南師范大學 褚然
云南日報-云新聞編輯:徐嵩欽
終審:吳沛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