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會澤樂業(yè)灰豆腐:灰燼里的“重生”
云南民間有句諺語:“豆腐掉進灰堆里,吹不得拍不得”。一般來說,潔白的新鮮豆腐掉進灰里就不能食用了,也清洗不了,但是在會澤縣,豆腐掉進灰里,卻能“蝶變”成當?shù)氐奶厣朗场盎叶垢保爸厣背蓵煽h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讓食客們唇齒留香、念念不忘。
在樂業(yè)鎮(zhèn),招待客人都要端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灰豆腐,紅白喜事的酒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也是灰豆腐。灰豆腐對于樂業(yè)人來說,已不僅僅是一個菜,而是代表著當?shù)卮緲愕拿耧L和熱情好客的民俗,代表著家鄉(xiāng)的味道、代表著濃濃的鄉(xiāng)愁。
制作灰豆腐,首先要把豆子做成豆腐,浸泡過的黃豆經(jīng)過磨漿、稀釋、過濾、沉淀、煮熟、壓制等工序做成豆腐,這和普通的做豆腐沒有什么區(qū)別。
豆腐做好了,制作灰豆腐這道“功夫菜”才正式開始,將做好的豆腐打成三厘米左右的正方體,在太陽下曬兩天,表面微微發(fā)黃,四角微翹時,把豆腐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灰里攪拌均勻,進行腌制。這個過程的作用是讓灰把豆腐中的水分進一步吸干,讓灰里的各種微量元素浸透到豆腐里,以增加豆腐的營養(yǎng)含量。
下一道制作工序是用灰炒豆腐。把事先準備好的豆稈灰或柴灰放入大鍋中炒熱,再放入用灰腌制好的豆腐塊,用中火進行翻炒,隨著鍋中熱量的增加,會看到鍋里冒出一股股垂直的“灰柱”,這時需不停地翻炒,讓灰里的豆腐翻滾,使其均勻受熱。在翻滾過程中,你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原來四方塊狀的豆腐漸漸變大,中間鼓起,成為乒乓球般的圓形,一個個鼓鼓囊囊的“豆腐乒乓球”在鍋里翻滾,這時改用小火,再慢慢翻炒三四分鐘,讓“乒乓球”定型后,就可以起鍋了,用特制的篩子篩漏鍋里的柴灰,把豆腐撈起,一鍋松軟圓潤的灰豆腐就炒好了。
炒好的灰豆腐距離上桌還有眾多的工序,做菜之前,先用清水或者淘米水把灰豆腐表面的灰清洗一遍,放入鍋中用清水加熱煮沸30秒左右,浸泡30分鐘到一小時,繼續(xù)把灰淘洗干凈備用,需要注意的是,在清洗和浸泡的整個過程中,不能沾油,不然豆腐上面的灰就很難洗凈。
將雞湯、排骨湯、豬腳湯等油湯放入鍋里煮沸,倒入洗凈的灰豆腐煮上3分鐘,根據(jù)口味加上鹽、姜片、蔥花或蒜苗后出鍋,一碗熱氣騰騰的灰豆腐就做好了。需要提醒的是,吃灰豆腐的時候,可要小心灰豆腐里面包裹著的水分,會燙嘴哦。正所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最好是用筷子戳開,讓里面的熱湯散開再吃。當然,灰豆腐的吃法也是多種多樣的,炒、煮、燜均可,而且豆香味濃郁,味道也很好,是食客“灰”常喜愛的上等美味。會澤當?shù)厝朔Q,一日不吃灰豆腐,心里慌慌的。許多到會澤出差、旅游的人都愛吃灰豆腐,還會將它作為伴手禮帶回家贈送給親朋好友。
樂業(yè)灰豆腐的制作只能在冬季,其余季節(jié)氣溫高,豆腐容易產(chǎn)生酸味,影響口感。現(xiàn)在,由于豆稈可做飼料,人們舍不得將它燒灰,柴灰也漸漸少了,聰明的會澤人就把灰豆腐的做法改進,將豆腐塊用小蘇打腌制后和鹽一起炒,炒好的灰豆腐又干又脆,可以保存較長時間。
“我每年制作灰豆腐都要用2噸豆子,我們這里的人非常喜歡吃,拿到街上每斤賣15元,不一會兒就賣完,就是炒不出那么多。”樂業(yè)鎮(zhèn)樂業(yè)村群眾丁桂芬做了20多年的灰豆腐,已經(jīng)熟練掌握制作灰豆腐的訣竅。
2005年8月,樂業(yè)灰豆腐制作技藝被會澤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縣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截至目前,樂業(yè)鎮(zhèn)有14戶人家從事灰豆腐制作,年產(chǎn)灰豆腐18噸,年收入97萬元。
云南日報-云新聞記者:張雯
通訊員:代玉春 秦本林 楊鳳蘭
責編:李興文
審核:鄭海燕(張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