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猿住民”喜添貴子——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之365天
1小時、2小時、12小時、24小時……
經(jīng)過一整天的漫長等待,10月12日21時35分,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內(nèi),一只雄性白眉長臂猿幼猿平安降生。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 供圖
“記錄,體重400克。”
“這么重,這是四只里面最重的一只了吧?”
據(jù)悉,這只幼猿是該中心今年成功繁育的首只白眉長臂猿,也是該中心第四只人工繁育的白眉長臂猿。“這只長臂猿寶寶的媽媽叫‘毛球’,爸爸叫‘跳跳’,均于2014年收容到我們中心進行救護。”該中心高級工程師高蘋介紹,這只剛出生的幼猿身體狀況良好。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 供圖
白眉長臂猿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其種群數(shù)量極為稀少。在野外,白眉長臂猿通常為單雄單雌配偶制動物,配偶幼仔組成家庭群。“白眉長臂猿成年后雌雄毛色不同,雄性為黑色,而雌性為乳白色。初生幼猿擁有與母猿毛色相近的保護色,體毛為乳白色,1歲左右逐漸轉(zhuǎn)變?yōu)楹谏绻切坌詴恢北3趾谏w毛,雌性將在4至6歲毛色再次發(fā)生變化,逐漸轉(zhuǎn)變?yōu)槿榘咨!痹撝行母呒壒こ處熾冀榻B,白眉長臂猿大約在7至9歲性成熟,進入繁殖期。白眉長臂猿的生育間隔在3年左右,且每次只產(chǎn)下一只幼猿,因此每次繁殖都顯得尤為珍貴。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 供圖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技術(shù)團隊一直致力于白眉長臂猿繁育研究工作,不斷探索科學有效的繁育方法和技術(shù)。這只幼猿的出生,標志著該中心在白眉長臂猿人工繁育技術(shù)方面的不斷進步和成熟,為后續(xù)的繁育工作積累了寶貴經(jīng)驗,對增加白眉長臂猿的種群數(shù)量,保護這一珍稀物種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的意義。
朱邊勇 攝
指導:中共云南省委宣傳部
出品:云新聞 云報公益廣告融媒體工作室
統(tǒng)籌:張俊輝
美編:劉韜
云南日報-云新聞編輯:陳創(chuàng)業(yè) 蔡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