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西盟:秋日稻果飄香 遍地皆是好“豐”景
“秋高氣爽,云淡風輕。”轉眼間寒露已然過去。伴隨著綿綿秋雨,氣溫在一陣陣秋風的催化下逐漸變低。在稻果飄香的田間地頭,村民們對豐收的喜悅和熱情卻分毫未減。
在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岳宋鄉(xiāng)曼亨村,有一片生機勃勃的果園。乍一看,園子里的芒果樹雖然并不高,但每一棵都垂掛著“穿著褐色衣服”的芒果,剝開褐色袋子,一個個肉質飽滿的金色果實顯露出來,令人垂涎欲滴。“今年的產量比去年高了很多,結了7000多個芒果,估計能賣到一萬六左右。”岳宋鄉(xiāng)曼亨村農戶李俊高興地說。
從2020年栽苗時開始算起,今年是李俊的果園第二次掛果。以前,他和妻子主要靠批發(fā)、轉賣其他地方的水果和蔬菜為生。現(xiàn)在,他們主要是種植和銷售自己的水果。每年,他們都會逐步擴大種植面積、嘗試種植新的芒果品種和增種其他水果,來完善和豐富自己的果園,也想在將來能夠打造出自己的水果品牌。
“下一步,我們想學習新的技術,把果園的產量和銷量都翻一番,再定制包裝袋和包裝盒,爭取做一個屬于我們自己的品牌,更好地把產品推廣出去。”李俊說。
“這幾天天氣不太好,等太陽出來了,我們就可以繼續(xù)把木瓜拿出去曬了。”勐卡鎮(zhèn)馬散村六組村民肖中平說。
一直以來,酸木瓜都是西盟縣勐卡鎮(zhèn)傳統(tǒng)種植的豐產水果之一。土生土長的村民肖中平從中發(fā)現(xiàn)了酸木瓜銷售的新商機。和別人不同,他不再拘泥于傳統(tǒng)的新鮮木瓜銷售,而是將木瓜加工制成木瓜干再進行銷售。
削皮、去核、腌制、切分、曬干……經過一系列的加工工序,原本酸溜溜的木瓜隨即變成了酸甜可口的木瓜干。肖中平家有20多畝的木瓜,采摘和加工木瓜干的工序雖然不復雜,但肖中平自己一家也忙不過來,所以他還聘用了附近的群眾和他一起制作木瓜干。目前為止,肖中平的木瓜干基本都能售罄。
“等所有的熟果采摘完,我準備做更多的木瓜干,爭取能與供銷社合作,讓我們的產品賣到更多的人手里,拿到更多的收入。”肖中平笑著說。
在西盟縣勐梭鎮(zhèn)勐梭村大寨一組,金黃的水稻隨風搖曳,伴隨著收割機運作的嗡嗡轟鳴聲,一茬茬水稻源源不斷地卷入收割機,割稻、脫粒、裝袋一氣呵成。“我們家今年收了3噸左右,其他家還有很多沒有收完,我們的谷子曬干了就一起去幫他們收。”勐梭鎮(zhèn)勐梭村大寨一組村民巖吾相說。
作為日常的主食,勐梭鎮(zhèn)的農民幾乎家家都有一塊水稻田,互相幫忙是勐梭村的村民們一直以來都堅持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而在勐梭鎮(zhèn)另一邊的東城社區(qū),村民們正彎腰在花生地里收花生。一株株花生被連根拔起,飽滿的花生粒搖搖欲墜。東城社區(qū)花生種植基地由西盟扶貧投資開發(fā)有限公司承包管理運營,招聘周邊村寨的村民進行采收。
“我們今年5月在東城區(qū)五個地塊共種植了77畝花生,從10月開始采收,總產量預計會在10噸以上。今年花生采收產生的勞動報酬預計有5萬元,完成后我們都會及時向村民進行一個結算。”西盟扶貧投資開發(fā)有限公司總經理魏孟說。
收獲的花生不需要加工,裝袋后就直接送到瀾滄的收購商手中。東城社區(qū)花生種植基地不僅盤活了東城社區(qū)的閑置用地,還為周邊村民增加了收入。
“今年的花生長勢非常可觀,所以明年,公司計劃繼續(xù)在東城區(qū)這幾塊土地上種植花生,并采用無人機等更先進的田間管理技術手段,爭取明年獲得更好的收成。”魏孟說。
稻浪隨風涌,瓜果亦飄香。每一幕秋日的美麗“豐”景,都是用一年的辛勤換來的豐碩成果。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西盟人將繼續(xù)用自己的雙手和汗水,與大自然共同繪就景美人和的鄉(xiāng)村振興新畫卷。
云南日報-云新聞通訊員:陳龍汝男 記者:沈浩
西盟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責編:張耀龍
審核:張曉橙(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