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唱著情歌去大理|彝家女兒李學英:傳承彌渡民歌 傳播民族文化
“對面聽見么是調(diào)子聲哎!是調(diào)子么聲唉,
不知阿哥么是給搭著哎!是給搭尼著唉,
我想你阿哥么是我真想你哎!是我真想么你唉,
我望你阿哥么是我眼睛尼花哎!是我眼睛尼花唉……”
這首歌曲,是彌渡民歌州級代表性傳承人李學英的原創(chuàng)歌曲《想郎調(diào)》。
李學英出生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彌渡縣寅街鎮(zhèn)水箐村,從小受母親的影響,學會了許多山歌、民歌,包括《哄娃娃調(diào)》《放羊調(diào)》《打歌調(diào)》等曲目。李學英的母親是當?shù)赜忻恼{(diào)子客,記憶中,李學英是聽著媽媽的調(diào)子長大的。悠揚而帶有淡淡傷感的調(diào)子聲中,炊煙裊裊、鍋里的飯菜香、山坡上的羊群……家鄉(xiāng)的一切,都刻進了李學英的心里,成了她熱愛音樂、寄托思念的情感來源。
李學英的母親是當?shù)赜忻恼{(diào)子客
對家鄉(xiāng)與親人的思念是李學英的歌曲中最飽滿的情感
在李學英的家鄉(xiāng),像母親這樣的調(diào)子客有很多,李學英先是跟著身邊的人學唱,后來又師從彌渡民歌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李彩鳳,學習了彝族英雄史詩《黑七臘白》以及流傳于彌渡西山一帶的山歌小調(diào)。
李學英演唱彝族英雄史詩《黑七臘白》(片段)
李學英演唱風格樸實感人,具有濃郁的地域山歌調(diào)子鄉(xiāng)土之味,用深沉的民歌演唱表達情感交流,傳遞信息,嗓音高亢,氣息悠長。李學英還擅長根據(jù)不同的場合即興創(chuàng)作歌詞,并能即興演唱表情達意。
在一次次的登臺演出中,李學英將演唱風格打磨得更加成熟。2023年12月,在大理州第十八屆《洱海歌手》大獎賽頒獎晚會上,李學英獲得原生態(tài)組金獎。
除了唱歌,李學英還擅長彝族刺繡,她在彌渡青螺古坊經(jīng)營著一家民族服裝店,為客戶量身定制各式各樣的民族服飾。在彌渡縣大大小小的活動中,她經(jīng)常一邊講解、一邊為游客試穿戴,還會邊做針線活邊唱調(diào)子,積極向游客宣傳民族文化。
彌渡民歌十分豐富,李學英的家鄉(xiāng)屬于山區(qū),她認為,當?shù)匾妥宓恼{(diào)子有一種憂傷的情緒,就算是情歌也是憂傷的,這與以前山區(qū)群眾生活艱苦有關(guān)。
李學英與父親的合照,當時父親背著一把嗩吶
家鄉(xiāng)歌曲的風格,也深深影響了李學英演唱、創(chuàng)作歌曲的基調(diào),《想郎調(diào)》《山谷里的兒女》兩首原創(chuàng)歌曲,就是她根據(jù)父親吹奏的嗩吶旋律改編的,“我的音樂是從父親母親那里傳承下來的,我在編寫歌詞的時候就會想起他們,想起過去的生活,忍不住眼含熱淚。”
云南日報-云新聞記者:段蘇航 李麗 秦蒙琳 李文詩 石瑛 張順鋆
責編:王劍釗
審核:謝祥睿(石瑛 李文詩 秦蒙琳 段蘇航 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