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增送霞客出外客廳門,讓通事帶霞客進解脫林,住在藏經閣右?guī)俊拇耍L江之頭的麗江土司木增與長江之尾的旅行家徐霞客締結了深厚的友誼。”中秋節(jié)當天,麗江木府講解員小和講起木增和徐霞客生死情誼的歷史佳話時,游客們紛紛駐足聆聽。
“聽了木增和徐霞客的故事,我被他們的情誼深深感動。”來自曲靖的游客何女士說,在木府里我不僅了解了納西文化,更感受到了各族群眾守望相助的濃厚氛圍。
木府是明朝麗江木氏土司的府衙,位于麗江古城中心,現(xiàn)為麗江古城博物院,這里處處印刻著各民族團結互助和睦相處的痕跡。
“為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引導下,木府以文旅融合為抓手,將蘊藏于此的民族團結融合的歷史故事講解給廣大游客和市民。”麗江古城博物院工會主席木麗娟說,在木府還舉辦了麗江民族團結進步、建黨百年等主題展,拍攝電視劇《木府風云》,向外展示麗江各民族和諧相處、建設美好家園的故事。
經過多年努力,木府不僅成為麗江文化精品的一張亮麗名片,還成為展示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更成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重要場所。
木府以文旅融合為抓手全力講好民族團結故事,是麗江市古城區(qū)抓好文化旅游促進民族團結融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麗江市采用新技術、新設備、新模式挖掘古城歷史、名人資源,將古城文化、歷史及名人的生平、事跡、活動、著作與科技相結合,打造文化體驗館、名人紀念館,深度活化古城文化基因,增強古城的吸引性、體驗感、參與度。截至目前,打造了方國瑜故居、恒裕公民居博物館、雪山書院、周霖藝術館等20余個文化院落和展示點,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
走進手道麗江民間手工藝術館,這個不大的納西院落里展示著納西皮藝、鋼筆畫、東巴造紙等納西傳統(tǒng)手工藝,東巴造紙傳承人和秀紅正耐心指導游客做東巴紙,其樂融融。
從小就熱愛東巴造紙的和秀紅,一直想把東巴造紙發(fā)揚光大。手道麗江民間手工藝術館開館后,他來到這里向游客展示、教授東巴造紙技藝,東巴造紙為更多人所了解,這讓和秀紅傳承東巴造紙技藝的信心更足了。
自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qū)創(chuàng)建工作開展以來,古城區(qū)大力開展民族母語傳承、民族樂器制作等文化傳承活動,實施“百名人才”和“百項精品”工程,加強對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搶救保護和傳承,鼓勵民族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傳播,培養(yǎng)民族文化傳承人,向外展示民間民族手工技藝,讓文旅融合與民族團結同頻共振。目前,全區(qū)有國家級非遺項目4項、省級14項,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2人、省級18人,并打造傳承了熱美磋、窩夢達等一大批膾炙人口的文化精品。
為全方位、多形式、多載體推進民族團結工作,除了在文化遺產上下功夫,古城區(qū)還以民族文化為主旋律,以春節(jié)、三朵節(jié)等節(jié)慶活動為載體,將“文化的盛會”和“民族的節(jié)日”相融合,民族服飾、舞蹈、習俗等與古城景區(qū)相結合,讓各族同胞融合進來,讓各地游客參與進來。
“社區(qū)給我送來了納西月餅,這是我在麗江古城過的第15個中秋節(jié),這些年來,社區(qū)的各族群眾一起過節(jié)、一起謀事、共享榮譽,讓我絲毫沒有在異鄉(xiāng)的孤獨感。”古城隆昌盛茶行孫先生說。(記者 和茜 何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