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肉、豬肉、牛肉、瓜果,都是生態(tài)的;燉的、烤的、腌的、蒸的,手藝都是自家的……國慶節(jié)日期間,景亢首屆民族特色小吃街開街了,十里八鄉(xiāng)的群眾慕名而來分享著美食,小吃街吹響鄉(xiāng)村旅游的新號角。
景亢,位于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沙河鄉(xiāng)允俸村,是一個傣族聚居的傳統(tǒng)村落。參天的古樹枝繁葉茂,青翠的竹林郁郁蔥蔥,優(yōu)美的田園碩果累累,凈潔的庭院花香四溢,豐收時節(jié)的景亢美不勝收。
通過銀行貸款共同用、特色民居共同建、大事小情共同幫、公益事業(yè)共同干、產業(yè)發(fā)展共同謀、文明村寨共同創(chuàng)“六個共同”管理模式,景亢建成了田園風光濃郁、產業(yè)特色突出、村民生活富裕、生活條件便利、生活方式文明、鄉(xiāng)風淳樸和諧的美麗村莊。“六個共同”讓村民的心貼得更緊,也是村民們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
“在家門口‘賣’手藝賺錢,我們村一直有路數(shù)。”景亢村民小組長刀明華說,村里經營土特產超市,開辦農家樂,開建竹藝傳習館,線上線下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去年,景亢傣族風情村134戶農莊,接待游客20萬人次,旅游收入接近800萬元。
“‘雙節(jié)’期間,景亢干什么,怎么干,靠什么吸引游客?還是做家門口的生意。”村民俸自良告訴記者說,全村的男女老少齊參與,開展了“清垃圾、掃廁所、勤洗手、凈餐館、常消毒、管集市、眾參與”為主題的愛國衛(wèi)生“7個專項行動”,開出一條讓游客信得過的民族特色小吃街來。
“還真是想不到,這些都是我們傣族平時的家常飯菜,游客都這么喜歡吃。”村民俸小月一個不起眼的攤位,只是賣些涼米線、米粉、烤魚、酸肉,一天的收入超過3000元,說到這里,俸小月的臉上漾起了笑容。(記者 李春林 黃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