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自今年1月草地貪夜蛾遷飛入侵我省以來,蟲害擴展較快,16個州(市)125個縣(市、區(qū))不同程度發(fā)生。由于草地貪夜蛾為雜食性害蟲,遷飛、危害能力強,隨著我省大春作物種植,發(fā)生危害成災隱患逐步加劇,防控形勢較為嚴峻。
話題
多位生物防治專家提出,應突出應急研究特色,以提供生防產品和實用技術為導向,重點做好搜集篩選天敵昆蟲及生防微生物資源,快速擴繁天敵昆蟲、規(guī)模生產微生物農藥,研究害蟲發(fā)生地天敵昆蟲和生防微生物保護利用技術等5項工作,促進草地貪夜蛾的綠色防控、持續(xù)防控、有效防控。
“能吃難防”危害極大
6月11日至12日,農業(yè)農村部“草地貪夜蛾生物防治技術組”到云南部署推進草地貪夜蛾生物防治研究工作,調查采集天敵與生防微生物資源,細化室內防控效果評估試驗,選擇確定集中展示生防效果的試驗田塊。
小小的草地貪夜蛾,為何能讓全國這么多生物防治專家高度重視、全力以赴?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技術組組長張禮生解釋,草地貪夜蛾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預警的重大遷飛性害蟲,起源于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2016年侵入非洲,2018年擴散到南亞東南亞國家。在我國,自今年1月首次在云南省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發(fā)現其入侵危害,截至7月9日,草地貪夜蛾危害已在我國21個省(區(qū)、市)的1152縣(市、區(qū))發(fā)生,對全國農業(yè)生產造成嚴重危害和損失,嚴重威脅到農業(yè)安全和糧食生產。
據了解,草地貪夜蛾主要危害玉米、甘蔗、高粱等作物,通過取食葉片,鉆蛀心葉、莖稈、雄穗、花絲等方式危害作物,作物受害后一般減產30%以上,嚴重時絕收。“草地貪夜蛾特能吃、特能生、特能飛,其寄主超過300種,幾乎所有的植物都是它的‘盤中餐’,特別是禾本科植物玉米是它的最愛;一只雌蛾每次產卵100~200粒,一生可產卵1000~2000粒,繁殖極快;飛行能力超強,可隨同大氣環(huán)流每天飛行100~500公里,國外有文獻說在30小時內飛行跨度長達1600公里。”張禮生介紹說,正因為這些特點,再加上目前天敵還沒有對草地貪夜蛾形成有效的控制,其危害面更廣、危害速度更快。
專家們預測,由于國內外蟲源量較大、各區(qū)域蟲源遷入期與玉米苗期高度吻合、南北方春夏季氣候條件適合等因素,預計下半年草地貪夜蛾除在南方地區(qū)繼續(xù)繁殖危害外,6、7月份有極大可能遷飛到黃淮、華北、東北和西北玉米主產區(qū),對這些地區(qū)的玉米生產造成潛在的危害。
“以蟲治蟲”綠色防控
“我省夏秋玉米已陸續(xù)播種出苗,為草地貪夜蛾提供了充沛食源,加之防控漏網害蟲的不斷繁殖,以及境外蟲源的不斷遷入和我省以西南季風為主的氣候條件,草地貪夜蛾擴散危害風險較大。”云南省植保植檢站站長李永川介紹,截至6月13日,我省16個州(市)125個縣(市、區(qū))已發(fā)現草地貪夜蛾危害,加強監(jiān)測預警防控刻不容緩。
草地貪夜蛾如何防?怎樣治?張禮生表示,對于外來有害生物,需要采取化學防治、生物防治、農業(yè)防治、理化誘控等多項措施進行綜合防控。其中,利用天敵昆蟲開展“以蟲治蟲”是害蟲生物防治的核心手段,也是我國推進農藥減量控害的關鍵措施,具有安全、有效、可持續(xù)、無殘留等優(yōu)點。
針對草地貪夜蛾正在我國自南向北蔓延的危急情況,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在云南省農業(yè)科學院農業(yè)環(huán)境資源研究所緊急啟動利用蠋蝽、益蝽等天敵昆蟲對草地貪夜蛾防控的室內和田間試驗,并在云南多地調查采集我國草地貪夜蛾天敵昆蟲種類并評估防治潛能,為“以蟲治蟲”開展草地貪夜蛾生物防治提供技術支撐。張禮生介紹,田間試驗和室內試驗表明,蠋蝽和益蝽對草地貪夜蛾具有顯著防治作用。室內測定表明,蠋蝽和益蝽均可主動搜尋捕食草地貪夜蛾,每頭蠋蝽成蟲1天內可捕食約25~30頭草地貪夜蛾2齡幼蟲或2~3頭草地貪夜蛾6齡幼蟲,每頭益蝽成蟲1天內可捕食28~41頭草地貪夜蛾2齡幼蟲或3~5頭草地貪夜蛾6齡幼蟲。
與此同時,研究人員還開展了卵寄生蜂、幼蟲寄生蜂以及瓢蟲、草蛉、捕食蝽等天敵搜集鑒定及生防潛能測試,圍繞白僵菌、綠僵菌等生物農藥正開展防效試驗,以科技推動草地貪夜蛾實現綠色防控、持續(xù)防控、有效防控。
“蟲口奪糧”力保豐收
專家分析,我國大部地區(qū)適宜草地貪夜蛾的棲息和繁殖,草地貪夜蛾將成為我國又一個“北遷南回、周年循環(huán)”發(fā)生的遷飛性重大蟲害,發(fā)生危害將成為常態(tài)。
對于草地貪夜蛾的監(jiān)測和防控,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專門作了批示。國務院常務會議針對草地貪夜蛾的防控和研究工作做出部署和安排。農業(yè)農村部專門組成專家組并安排部署專項研究和防控工作,確定應急防控研究方案。各相關省(區(qū)、市)農業(yè)部門迅速行動,全力以赴進行防控。
張禮生介紹,農業(yè)農村部“草地貪夜蛾生物防治技術組”積極響應,立即啟動并推進承擔任務。技術組提出各單位要迅速行動,突出應急研究特色,以提供生防產品和實用技術為導向,加快推進相關研究,深入害蟲發(fā)生區(qū)指導防治,為越冬周年繁殖區(qū)等區(qū)域草地貪夜蛾持續(xù)治理提供技術支撐。未來要做好5項重點研究工作,一要搜集篩選天敵昆蟲及生防微生物資源,拓展防治產品;二要快速擴繁天敵昆蟲、規(guī)模生產微生物農藥,提供防控產品和技術;三要研究害蟲發(fā)生地天敵昆蟲和生防微生物保護利用技術,提高持續(xù)治理效果;四要組裝天敵昆蟲、生物農藥等生防措施與其他實用技術,滿足生產需求;五要根據害蟲發(fā)生危害的區(qū)域特點,配合其他技術小組完善分區(qū)治理技術方案。
“草地貪夜蛾生物防治技術組”成員、云南省農業(yè)科學院農業(yè)環(huán)境資源研究所陳福壽副研究員介紹,針對草地貪夜蛾的入侵危害,云南省農科院環(huán)資所迅速行動,積極開展了全省發(fā)生情況調查及防控技術等研究工作,配合中國農科院植保所開展了捕食性天敵蠋蝽和益蝽對草地貪夜蛾的捕食控制作用研究。同時,在云南14個州(市)的30多個縣(市、區(qū))開展草地貪夜蛾天敵資源的調查和研究工作。
云南作為草地貪夜蛾遷飛地及越冬繁殖地,在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安排下,全省各級農業(yè)和植保植檢部門、農業(yè)科研部門加強監(jiān)測預警,引導農戶采用生物農藥、殺蟲燈誘殺、性誘劑監(jiān)測與誘殺技術等手段加強防控。各級各部門正全力以赴,為實現“蟲口奪糧”保豐收貢獻生物防治的智慧和力量。
(記者 陳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