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端端
當前,各級各部門紛紛召開“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民主生活會。不難發(fā)現,一些單位一團和氣的“老毛病”又犯了,民主生活會前搞“彩排”“預演”,把提前“心照不宣”的意見讀一讀,相互批評不痛不癢,不溫不火,實則出虛汗、假紅臉;自我批評多只談成績、不談問題,或是大張旗鼓說發(fā)展,輕描淡寫說問題,避重就輕,雨過地皮濕,平平淡淡走過場,和和氣氣走形式。如此“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民主生活會之后,問題“濤聲依舊”。
民主生活會作為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一大法寶,目的在于發(fā)現和解決問題。“客客氣氣”“泡沫團結”的民主生活會顯然偏離了初衷,是黨內政治生活庸俗化的表現。究其原因,主要還是愛惜羽毛,怕得罪人,存在“批評領導怕穿小鞋,批評同事怕失人緣,批評下級怕失選票,批評自己怕留辮子”的擔心,對“未病”“小疾”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提醒、不批評、不糾正,護著、捂著、蓋著,最終小毛病釀成大問題,小漏洞變成大窟窿,一發(fā)不可收拾,不僅害人害己,更貽誤事業(yè)發(fā)展。
“難得是諍友,當面敢批評”。開展嚴肅認真的批評與自我批評,黨員干部要擺正心態(tài),對號入座,主動認賬,正視問題不怕丑,觸及靈魂不怕疼,把“挑刺”當成愛護,深懷一顆公心,大膽講真話實話心里話,堅決避免官話套話廢話。批評要有“辣味”,要戳痛“麻骨”,要掏心見膽不要虛假客氣,做到開門見山點問題、直截了當說措施、點名道姓定責任,讓正常的批評和自我批評成為黨內政治空氣的清潔劑。
“人受諫,則圣;木受繩,則直;金受礪,則利。”批評與自我批評是嚴正、尖銳的,應該心懷坦蕩、實事求是,見物見人見細節(jié),切忌從個人恩怨、得失、利害、親疏出發(fā)看事待人,防止個人主觀臆斷的瞎批評、亂開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