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2日上午10時23分,一架載有74名乘客的波音737飛機緩緩降落在瀘沽湖機場。神秘的“女兒國”從此架起了連通世界的空中橋梁。
“吃水容易挖井難”,瀘沽湖機場的建設絕不是一項普通的施工任務,要在3298米的高原上建造飛機跑道,施工條件惡劣、建設標準極高。面對重重困難,云南建工四公司的施工人員毅然開始了攻堅之旅。
大山深處安營扎寨
瀘沽湖機場位于寧蒗縣永寧鄉(xiāng)與四川省鹽源縣交界處的石佛山上,北距瀘沽湖50公里,離寧蒗縣城70公里,施工地形極為復雜。在這人跡罕至的荒山上,物資匱乏,氣候寒冷,生活用品、食品、飲用水難以運送,有些地方連手機信號都不通。怎么辦?
“向翔,你馬上帶兩個人下山去買冬衣棉被,再把一個星期吃的都買上來,其他人馬上在這兒搭建板房,快!”瀘沽湖機場的執(zhí)行項目經(jīng)理黃國榮當機立斷。
所有人都忙活了起來,一輛破舊的長安面包車成了山上和山下唯一的交通工具。柴米油鹽從遠在70公里外的縣城拉進來了,水電也很快接通了,短短幾天,活動板房建起來了,一間間簡陋的辦公室和宿舍布置得井井有條,大家在工地上吃上了熱乎乎的飯菜。
施工現(xiàn)場背靠原始森林,5月正值雨季,這里旱螞蟥出沒。為驅(qū)避旱螞蟥,大家外出時便穿上長衣長褲,把褲腿扎進襪子里;同時,根據(jù)當?shù)卮迕竦闹笇В谵k公區(qū)和生活區(qū)周圍撒上鹽巴。
戰(zhàn)勝旱螞蟥,立起籃球架,連上通信網(wǎng)絡,施工人員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安好營扎好寨,讓“云南建工”的大旗在瀘沽湖3298米的大山之巔高高飄揚。
日夜鏖戰(zhàn)攻堅克難
瀘沽湖機場跑道長3.4公里,四公司修建A1標段,土石方工程量約700萬立方米,挖方量和填方量都很大,施工的道槽區(qū)長2160米,寬45米。施工場地由低中山及山間洼地相間組成,洼地東北高西南低,深至145米,呈西南50°方向展布,坡度最大的達60°左右,極險極陡。
受場地限制,現(xiàn)場只能有兩個施工面。緊張的工期和巨大的土方量,對管理人員的協(xié)調(diào)能力提出了挑戰(zhàn),他們有條不紊地進行指揮。隨著填方量逐漸上升,施工面增大,現(xiàn)場機械從少到多,最高峰時,雙橋車、挖機、推土機、壓路機等各種車輛和重型機械多達180多臺,爆破、填挖、邊坡砌筑、強夯等同時進行,工地繁忙而有序。
為了搶進度,施工人員每天早上7時就到施工現(xiàn)場,一直干到夜里11時才回去。10月后,這里就進入冬季,石佛山上的溫度最低低至零下17度,機械設備的駕駛員們凌晨5點就要起來生火烤水箱。雪下起來時,積雪能深至30厘米。在這樣惡劣的自然條件下施工,難度可想而知。
然而,任何艱難困苦都嚇不倒真正的勇士。云南建工四公司的施工人員經(jīng)過18個月的不懈奮戰(zhàn),共填方41層,每層填方3.5米,創(chuàng)下了全國最高填方記錄——145米;平均每天使用炸藥23.4噸、雷管666多根。
在施工人員的奮戰(zhàn)下,一座神奇的機場在美麗的瀘沽湖畔巍然崛起。
通訊員 劉春肅 陳梓健 石小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