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件巧奪天工、精美絕倫、色澤溫潤的玉雕作品,以其攝人心魄的美令觀者流連忘返、駐足拍照,這是1號館云南玉雕大師作品展區(qū)奉獻給觀眾的視覺盛宴。
大師展區(qū)作品共征集到100多件,最終,經(jīng)過專家評選,共有67件作品獲獎,其中金獎10個,銀獎29個,銅獎28個。
縱觀這些作品,今年的尺寸趨于小型化,于精細中見大師功力;除翡翠外,南紅、川紅等材質(zhì)的作品也有所增加,色彩繽紛,造型各異;而作品展中年輕玉雕師作品與往年相比也有所增加。
斬獲金獎的劉安文作品《中國遠征軍系列(一)英雄的旗幟、(二)我們是中國遠征軍童子軍》,用摻雜有黑灰材質(zhì)的玉石雕琢成身戴草帽、背攜風霜的小小童子軍,仔細看去,小英雄臉上卻洋溢著燦爛的笑容,頌揚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段華竹的《追溯》,體現(xiàn)出北方的渾厚莊重與南方的精致雅樸,給人氣韻生動、瀟灑清新的印象。
佛教文化博大精深,玉雕師們利用各種玉石材質(zhì)將這一題材發(fā)揮到極致。于豐也、王勁的《萬佛朝宗》,張祥偉的《殘經(jīng)、歡喜、頓悟》,無不是通過精雕細琢展示修行的悲喜破立,或表現(xiàn)佛國的神圣與靜謐。
獲得銀獎的鐘燦文的《虛云》雕琢的是一個頭戴斗笠似在冥想的老漁翁,身后孤云與其連為一體。顯現(xiàn)出“獨釣寒江雪”的寂靜與渾然。《時代·信仰》是以當代人熟悉的WiFi信號為玉雕造型,玉石柔光映照,或許千年以后回看今人對急速網(wǎng)絡(luò)的追尋,凸現(xiàn)出古與今的交鋒與思索。
自然與動物也是玉雕大師們傾心的題材。趙德旭的《蟲趣》刻畫了一只只觸角分明的小蟲兒,翡翠的碧綠更襯得小蟲仿佛躍動在幽林蔓草間,生機盎然,頗具物趣。獲得銀獎的李朋的《破繭成蝶》,銅獎的張祥偉的《雨蝶》,顯見玉雕大師們的深厚功力。
李安、廖明貴的《母愛》雕刻的是母親懷抱稚兒的場面,母子二人又被一拱形罩環(huán)抱,在暖光的照射下拱形罩便如蛋殼般細膩柔滑,整個玉雕作品溫馨而安詳。
玉雕藝術(shù)的呈現(xiàn)離不開燈光,也離不開布景對氛圍的營造。一座名為《書中自有顏如玉》的玉雕,以古書作底,瑩潤美玉雕就紅袖美人,盈盈立于紙墨殘卷間。
記者 李悅春 實習生 李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