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位朋友說,縣里連續(xù)幾年都辦類同的農(nóng)產(chǎn)品節(jié),結果勞民傷財。有不少群眾和機關人員提出取消此類活動,可主管的縣領導不同意,并說“這是我縣的金字招牌,不賺錢也要堅持下去,出了問題我扛著”。這樣的領導實際上就是聽不進群眾意見,工作中過于武斷。
有些產(chǎn)品節(jié)短期內能引起社會關注,給當?shù)貏?chuàng)造經(jīng)濟收入,可時間一長,產(chǎn)品“老三樣”,沒有新特色,參加的單位和企業(yè)“疲憊”了,能簽約合作項目明顯減少,沒能帶動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反而增加了財政負擔,像這樣的節(jié)該停辦的一定要停辦,不要為了政績而傷了群眾的心。
領導干部在一個地方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綜合素質高低、工作能力強弱,直接關系到一個地方的興衰成敗,在工作中更要注意自我完善、自我更新,應以知恥而后勇的心態(tài)接受批評,聽取意見,珍惜諍言。筆者以為,領導干部要以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群眾之言,善于聽、敢于聽、勇于改,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不圖虛名,量力而行。 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眾、在感情上貼近群眾、在工作上依靠群眾,把尊重群眾意愿和維護群眾利益放在首位,推進管理和服務方式不斷完善。
田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