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拔2300多米的麗江壩子出發(fā),沿著平整的柏油路爬升到海拔3100米處,當看到醒目的農家樂廣告牌,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白沙鎮(zhèn)文海村就到了。這里居住著286戶、880多納西族、彝族村民。
柏油路的鋪通,立即在文海村激起了層層致富的浪潮。
在雪鯉魚莊,剛送走中午最后一撥客人,老板段世俠又忙著為接待晚上的客人作準備。“去年,我們家接待了1萬多人,收入10多萬元,比起上年增加了好幾倍。”段世俠告訴記者,自從去年麗江到文海的柏油路修通后,來文海旅游的人劇增,農家樂也自然紅火起來。
“像雪鯉魚莊這樣的農家樂,在文海村還有7家。”文海村黨支部書記和述圣介紹說,去年鋪通了柏油路,到文海的人數(shù)一下子增加到5萬多,生態(tài)旅游和農家樂接待也成了文海的新興產業(yè)。
不僅如此,文海村還因地制宜,引進麗江百歲坊公司到村里建立瑪卡種植基地,帶動全村發(fā)展瑪卡產業(yè)。去年,文海村有220戶村民種植瑪卡700畝,戶均種植3畝多。“過去我們這里土地幾乎沒有收入,現(xiàn)在改種瑪卡,每畝可收入幾千元。”村民楊技云去年種植瑪卡5畝,實現(xiàn)收入2萬多元。
時隔一年多再訪文海,變化可謂翻天覆地,家家通了自來水,戶戶用上太陽能,還有三分之一的人家買了車。
記者 李秀春 余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