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村民吃水再也不用愁了。”又是一個枯水季,昌寧縣漭水鎮(zhèn)河尾村上寨村民小組組長王國富每天都要到村頭轉轉,看著從十多公里外引來的清泉流進蓄水池濺起的水花,王國富的心里也樂開了花。
“我記事以來寨子里就非常缺水,往年春節(jié)前就開始干旱,飲用水都要靠車拉馬馱到四五公里外取水,有的農戶每年拉水的費用高達七八百元。”說起水來,49歲的王國富可謂記憶深刻。王國富先后擔任村民小組長12年,一直都為村民飲水困難而犯愁,帶領村民挖的水塘沒幾年就干涸了,與鄰近的朱家田村民協(xié)商引水,可一到干旱時節(jié),朱家田小組也是嚴重缺水。
2013年初,昌寧縣政府把上寨、馬家田等村民小組的引水管網架設作為2013年承諾辦理的10件民心工程重要內容之一,投資210多萬元,從10多公里外的明德村千根河水庫取水,徹底解決河尾村上寨、朱家田、中嶺崗等6個村民小組476戶1700多人的飲水困難。
“現(xiàn)在主管道已架設完成,水引到了各村民小組,分戶管線也已開始架設,我們再也不用擔心喝不上水了。”王國富開心地說。
與河尾村上寨、朱家田等村民小組群眾一樣,昌寧縣2.8萬群眾受益于作為10件民心工程之一的農田水利工程,飲水安全問題也得到了有效解決,喝上了“幸福水”。
解決飲水問題,只是昌寧縣2013年民心工程的一個方面。去年,該縣緊緊圍繞全縣經濟社會發(fā)展大局,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傾聽群眾聲音,由百姓點題,政府實施,縣政府承諾投入11.28億元,實施教育惠民、農田水利、美麗鄉(xiāng)村、生態(tài)宜居、城市提升、社會保障、養(yǎng)殖示范、通暢便民、健康服務、住房保障10件民心工程,著力解決好社會關注和群眾關心的教育、住房、生態(tài)、醫(yī)療、出行、保障等問題,逐步實現(xiàn)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
2014年,昌寧縣再次承諾辦理10件民心工程,計劃投入資金12.98億元,實施好貼近民生、反映民意、順應民生的道路通暢、住房保障、水利建設、電網升級、農業(yè)增效、美麗鄉(xiāng)村、教育惠民、綠化荒山、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田園城市保護10件民心工程,著力解決出行、住房、就業(yè)、教育等一批民生問題,讓更多群眾分享發(fā)展成果。(記者 賈云巍 通訊員 吳再忠 字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