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參觀印度手工藝品。記者 周燦 攝
五彩的圍巾、精美的竹編、充滿宗教神秘色彩的布畫……這一切都讓參觀者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昨日,K2K經(jīng)濟合作論壇之“印度東部地區(qū)手工藝品展”在省圖書館開幕。昆明市民在細賞異域他鄉(xiāng)的文化時,看到了中印兩國文化的相似之處。
此次展出的手工藝品主要有竹編、布畫、陶瓷、草編等,共120多件展品。“這是印度手工藝品第一次在云南展出。”作為展覽印度方的負責人,阿米塔夫·巴塔里查亞每看到有參觀者進入展廳,就會熱情地打招呼,并迫不及待地給大家講解每一件展品的來歷和文化內涵。
“這很像云南少數(shù)民族工藝品的展覽。”展覽給市民劉永祥一個印象——中印文化有差異,也有相似的地方,“展品的用材、圖案、式樣都與云南少數(shù)民族的手工藝品有相似之處。”
張重達是一位退休老人,平時就對藏傳佛教有所了解,當看到展覽上的印度宗教布畫時,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畫里有許多藏傳佛教壁畫的影子。“這是不是藏傳佛教里的綠度母、紅度母?這是不是和尚?” 張重達不停地向阿米塔夫·巴塔里查亞詢問。
“中印文化交流歷史悠久,古代有唐僧到印度取經(jīng),近代,印度文學泰斗泰戈爾訪問了中國,中國美術大師徐悲鴻訪問了印度……這些文化交流也許就是今日文化相似的根源。”阿米塔夫·巴塔里查亞介紹,在印度東部的納格蘭邦,有一個叫傣·阿和姆的部落,相傳此部落的祖先就是從云南遷徙至今天的居住地。
“此次展覽的目的不僅是要讓參觀者了解印度文化的獨特之處,也要讓他們發(fā)現(xiàn)中印文化的相似之處,從而增進雙方人民的了解和信任。”印度國際關系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賓諾達·庫瑪·米舍拉博士表示。
記者 祖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