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幫互助 同創(chuàng)和諧
在鎮(zhèn)上開了3年清真飯館的徐昌梅在震后第二天做了筆“虧本”生意。
8日下午,店里來了兩位外地客人。“怎么地震了還來到這里。”結賬時,徐昌梅好奇地問。
“我們是從大理來運送救災物資,因為是回族,所以問了不少人才找到這里。”客人說。
“這錢我不能收,你拿回去。”徐昌梅連忙把餐費退給客人,但是客人執(zhí)意不肯,匆匆離開了飯館。望著客人離去的背影,徐昌梅暗想,“那么多人不遠千里來救災,我也要做點事。”
雖然家里房屋受損嚴重,但徐昌梅說干就干,她找來幾個朋友,于是一個愛心送餐團隊成立了。9日晚上8時許,這個愛心團隊拉著米線、熱湯、佐料,來到永平鎮(zhèn)岱駿廣場的受災群眾安置點,為安置點群眾和正在救災的救援人員免費送上熱乎乎的米線。不到1個小時,85公斤米線全部送完。
徐昌梅開了個頭,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10日晚9時,徐昌梅和10余個回族同伴再次來到受災群眾安置點,這一晚,她們一共送出了150公斤的米線。“12號我們還要送饅頭和包子。”徐昌梅說。
在景谷災區(qū),有回族同胞送出的愛心米線,也有漢族夫婦提供的免費住宿點。
地震發(fā)生后,經(jīng)營著一家酒店的張艷梅和丈夫立即決定為受災群眾和外來救援人員提供免費食宿。
“這只是我們應該做的小事,我想誰遇到這樣的事情都應該伸把手,幫一幫。”張艷梅家的酒店已經(jīng)開了11年,有36間房,規(guī)模和檔次在永平鎮(zhèn)都算是較好的。
“錢是掙不完的,受了這么大的災,我們不能只想著掙錢。為救災盡自己責任,這樣心里才不會有遺憾。”張艷梅說,特殊時期,酒店就是大家的家。
愛心不分民族,不分地域。守望相助,和諧共處,溫暖著災區(qū)各族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