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親筆信,展現(xiàn)了毛澤東與云南第一個中國共產黨組織的密切關系
—— 毛澤東與云南黨組織的建立
毛澤東與云南
□ 余紅
開欄的話
今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紀念日。從今天起,本報“文史哲”開設“毛澤東與云南”專欄,陸續(xù)刊出約請中共云南省委黨史研究室組織撰寫的系列文章,集中回顧毛澤東同志與云南的革命情緣,以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
一
2003年,兩封珍貴的毛澤東親筆信函,在封存了70多年后,于臺北中國國民黨黨史館面世,檔案名稱為《毛澤東致中央農民部陳克文函》(手稿),編號為“部”字10435號。這是1926年毛澤東任廣東農民運動講習所所長期間,用毛筆書寫的兩件親筆信函,其中一件反映了毛澤東與云南黨組織建立的歷史淵源。現(xiàn)將這封信節(jié)錄如下:
克文兄:
云南辦事處負責人,學生內可以指定周霄、陳能新二人(原函旁注:書記可指定周霄)。周頗好,陳亦比較的好。其余一人,據(jù)新滇社云南同志王懋庭說:宜指定一現(xiàn)在昆明進行黨務及民眾運動的同志,方足以資聯(lián)絡,據(jù)他說有李鑫同志者,北京農大畢業(yè),在滇從事工作,可勝此任,特此奉聞,請酌定。(原函頁上注:王君今日來農部奉謁,已見否?)云南辦事處簡章,學員們已寫好,請核準。……明日即可做好公文,連同路費增加理由表,請農部轉政治會議議決……敬頌
日安!
弟 澤東上
九月十七日
澤東又白
云南農運特派員規(guī)定符號
原 名 符 號
周 霄 鄒 孝
陳能新 熊 新
鄔光璧 武光國
施瑞林 方 端
李敬民 呂 興
羅 彩 林 實
黃麗生 鄺定錦
朱毓光 牛 光
收信人陳克文,生卒年月不詳,廣西岑溪人。毛澤東寫此信時,陳克文的職務是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秘書(相當于秘書長)。在這兩封信函中,毛澤東報告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畢業(yè)學員的人事安排,還對學員經費、農運開展以及機構運作等情況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二
1924年,在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孫中山對國民黨進行改組,實行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中共中央決定中共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隨后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軍閥的大革命運動。
時任中共中央執(zhí)行委員的毛澤東參與并幫助國民黨改組的工作,在國民黨一大、二大上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候補執(zhí)行委員,任國民黨宣傳部代理部長。1926年3月,應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的聘請,毛澤東擔任第六屆中國國民黨農民運動講習所(即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所長,5月3日開班,9月11日畢業(yè)。學員來自全國20個省區(qū),有327名學生。其中有來自云南的中共黨員周霄、黃麗生和進步青年羅彩等10人。毛澤東親自講授“中國農民問題”、“農村教育”、“地理”三門課。
1926年5月,為完成孫中山新三民主義的遺愿,廣州國民政府積極準備北伐,矛頭直指北洋軍閥的反動統(tǒng)治。而此時,統(tǒng)治云南的軍閥唐繼堯表現(xiàn)出與廣東國民政府為敵的傾向。為穩(wěn)固西南后方,防止云南軍閥唐繼堯趁機作亂,中共廣東區(qū)委派遣滇籍中共黨員楊青田、王復生回云南,籌建中共云南地下組織。因唐繼堯政府的嚴密監(jiān)視,二人到昆明后無法開展工作,被迫先后返回廣州。同年8月,中共廣東區(qū)委再次派由國民黨中央農民部任命為農民運動特派員的滇籍共產黨員李鑫回云南工作。
李鑫,云南龍陵縣人,先后就讀于南京東南大學和北京農業(yè)大學,是云南旅外學生進步組織“新滇社”的重要領導成員。他于1925年入黨,1926年夏前往廣州,曾在毛澤東主持的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聽課。李鑫臨行前,中共廣東區(qū)委書記陳延年布置李鑫回云南后有三項任務:立即建立云南共產黨組織,開展工農運動;建立有各階層參加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盡快推翻唐繼堯政權;幫助組建國民黨云南地方組織。
1926年9月,毛澤東主持的廣州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結業(yè),為配合快速發(fā)展的北伐戰(zhàn)爭,學員基本上以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特派員的身份分赴各地,直接投身于農民運動。參加學習的云南學員周霄、黃麗生和羅彩主動要求回云南從事農民運動,得到毛澤東的贊許。9月17日,毛澤東專門致信陳克文,就派人回云南設立農民運動辦事處問題作了詳盡的安排。他在信中指定了云南辦事處負責人為周霄、陳能新二人,指定周霄為書記。另外一人,他通過王懋庭(王德三)介紹云南的情況后,推薦李鑫“可勝此任”。此外,他還審定了云南學員們擬寫的云南辦事處簡章。從這封信看,毛澤東當時并不知道李鑫已受中共廣東區(qū)委派遣回云南準備建黨,他是聽王懋庭說才知道的,但他應該認識李鑫。在這封信中,毛澤東還就其他省的學員回鄉(xiāng)路費、薪資、《農民問題》叢刊編印等作了詳細的指示,對回云南的8名農民運動特派員化名作了明確規(guī)定。這封信文字較長,內容充實,足見毛澤東對云南工作的重視。此信的發(fā)現(xiàn),對研究大革命時期中共領導的農民運動,特別是毛澤東在這一時期的革命活動,有著珍貴的史料價值,彌補了相關研究中的資料不足。
三
按照毛澤東的安排,周霄等人到國民黨中央農民部接洽,將農民協(xié)會章程、農民運動書刊和工作經費帶回云南。臨行前,中共廣東區(qū)委書記陳延年接見周霄、黃麗生二人,重述了給李鑫布置的任務,指示他們與李鑫共同完成在云南建黨、“倒唐”等工作任務后,再轉入農民運動,并強調周霄、黃麗生二人要在先期派回云南的李鑫領導下開展工作。
李鑫回到云南后,公開職業(yè)是云南高等師范農科高中教員及云南省實業(yè)廳林業(yè)考察員。他一到昆明,即與共青團云南特別支部領導人吳澄等人取得聯(lián)系,隨即發(fā)展共青團員吳澄(女)、嚴英武、楊靜珊(楊淑德,女)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李鑫還通過共青團云南特別支部加強對進步團體青年努力會的領導,開展對青年學生的工作。1926年10月底,周霄、黃麗生從廣州回到云南,隨即與李鑫接上關系,他們在李鑫的領導下,積極開展創(chuàng)建云南黨組織的工作。李鑫與幾位黨員多次商議后,決定11月7日在周霄家開會,成立中共云南黨組織。
在昏暗的燈光下,李鑫、吳澄、周霄、楊靜珊4人圍坐在一張桌子旁,李鑫主持會議。這位北京農業(yè)大學畢業(yè)的高材生盡量壓低自己的聲音,卻難以掩飾激動的心情。他首先傳達中共廣東區(qū)委關于建立云南黨組織的決定,介紹了全省革命斗爭的形勢和云南建立黨組織的緊迫性,隨即宣布中國共產黨云南特別支部成立。會上,在由誰來擔任新建立的黨組織負責人的問題上,大家展開了激烈討論,最后一致推選李鑫任中共云南特支書記。但李鑫考慮到自己還有其他任務要完成,力薦對云南情況較熟悉的吳澄擔任負責人。會議經過充分醞釀,最后推舉年僅26歲、云南最早的女共產黨員吳澄擔任中共云南特支書記,楊靜珊為秘書,周霄、黃麗生專任云南特支云南農民運動特派員。散會后,李鑫留下繼續(xù)與周霄商議聯(lián)絡地點。此時,黃麗生趕到,李鑫即把會議情況和宣布建黨的事項告訴了黃麗生。經過3人研究,決定把昆明平政街節(jié)孝巷內相隔不到300米的周霄、黃麗生兩家住宅作為中共云南特別支部的日常工作機關。
云南第一個中國共產黨組織——中共云南特別支部的建立,是云南歷史上一個光輝的里程碑,在這個里程碑上,深深鐫刻著毛澤東的名字。毛澤東親自選派周霄、黃麗生回云南參與建黨工作,并對云南農民運動的開展做了耐心細致的指導,周霄、黃麗生因此與李鑫等人一起,成為云南黨組織的重要創(chuàng)始人。
(作者單位:中共云南省委黨史研究室)